400-123-2551
400-123-2551
时间:2023-12-07 点击数:
kb体育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种理想与追求。人们对个体生活空间的需求,逐渐被重视群体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个人心理需要取代。一直以来,人们对地形、山水情有独钟,心中都存在喜爱山水的情怀,每一代园林工程师都将地形景观设计当成是园林绿地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园林G地建设效果,因此,做好微地形景观设计工作,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地形地貌千奇百怪,形状各不相同,形成了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地表特色,为各种地形景观的变化提供依赖基础。因此,为了能在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过程中,将各种景色展示出来,设计人员可对园林中的大型草地和平坦绿地加以修饰。对于园林中小面积绿地,可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方式,对整体景观进行处理,创造出更多的绿色空间,增加园林层次感。
自然界赋予人们各种各样的景色,充分利用自然界的景色,并加以修饰,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手段。因此,设计人员必须结合城市园林绿地实际情况,按照其它地形地貌域当地风俗习惯,通过微地形景观设计方式,将其与大自然有效融合。
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自身价值过程中,对岩石和山丘进行设计,都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体现。因此,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可结合已有的景观背景,有效处理微地形,以突显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的同时,避免过多的人工修饰,体现大自然的线.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要点
在道路绿化带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为了确保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符合人们需求,设计人员应在保证车辆安全行驶背景下,注重植物配置的立体效果与空间构成,对周围植物加以修饰,有效处理微地形景观。例如,在道路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为了满足人们对绿色需求同时,确保车辆安全行驶,设计人员可种植乔木、灌木和花草,通过“龟背状”方式处理微地形,以增强道路的连续性和方向感,确保符合道路排水、管沟设置和地下管线的设计需求。同时,加强道路绿地景观设计的层次感,减低汽车尾气、粉尘和噪音污染,对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进行改善,从而实现道路绿化。
街头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是城市园林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态各不相同,各种各样,一般以开放空间和半开放空间形式设置在道路交汇与道路两旁。街头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适当配置植物,可软化道路几何和规则的线性,突出自然园林景观设计空间。
目前,微地形景观设计在中型住宅区和大型住宅区较为常见。在实际住宅区绿地景观设计中,适当进行微地形景观设计,能够丰富住宅区域的景观要素,缓解居民走路疲劳感。同时,提升住宅区的绿化率,突出景观空间的层次感,节约施工过程中土方运输和建设成本投入。此外,因为道路设计属于地形起伏设计,可满足道路排水需要,提升道路的方向性和流动性。
作为城市公园绿地微地形景观设计中关键环节,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居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城市公园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人流量大,人们的文化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不同。因此,为了满足人们不同的需求,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人为修饰痕迹,按照公园内已有的景观特色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丰富公园景色,打造符合不同人群需求的城市园林,还可减少投资成本。例如,某城市的丁香公园,景观设计主题为“丁香仙子”,设计位置位于广场中心下沉式喷水池内,通过凸出小地形点明主题,与东南入口连接,并向广场两旁延伸,形成一个坡地微地形,然后使用硬质材料装饰坡地侧面。在广场台阶位置,采用丝带状方式对微地形草坪和台阶进行设计,以呈现出垂直立面感,形成符合主题公园的独特风格。
园林绿地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在城市中按照一定的要求规划安排各类型的园林绿地,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的目的。
1、由于政府的重视不足以及各部门统计口径的偏差导致绿地实际指标偏低,防护绿地系统不完善。
3、公园绿地功能不足缺乏特色,道路绿地缺乏可识别性,绿化水平参差不齐,其他绿地未能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污染破环较严重。
1、通过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提升政府对绿地的重视,达到统一筹划城市绿地系统的目的,提升绿地的实际指标,绿地建设着力于塑造具有文化品位、景观优美、功能实用、因地制宜的绿色环境,着力于发挥自身特色,寻找与相邻城市的互补资源,加大竞争优势。
2、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塑造城市景观特色。分别创造以沿河为主的自然水体景观区及由环城林带组成生态绿色景观区,形成以城区外部绿色林带景观为背景,水体景观为依托,以城区景观轴线为网络骨架,突出城区的重点地段景观风貌,以城区公共绿地系统和城市广场为中心的景观结构。绿地的布局和定位尽可能的与城市文化相结合。
3、绿地建设着重突出城市特色,在满足居民游憩休闲等多项活动需求的前提下注意景观衔接与协调,着眼于城区内外绿地景观的衔接和协调,重视对城区出入口、工业区及城区内重点地段和重要节点处的形象设计。
4、建立城区绿线控制的基本框架。议政府统一绿地管理权限,完善监管机制,建立“绿色图章”(即绿化规划审批专用章)审批制度。
1 、沿河绿色景观区 设置滨河林荫路,根据地形采取自然式或规划式布局;临近水面可设踏步与水相连,设小广场或凸出水面的平台,供游人远眺和摄影,对岸边设置栏杆和座椅;宽地带可设一些草坪、花坛、树丛及一些简单的园林小品,如雕塑花架等。
2、工业绿色景观区 根据城市工业区的地域特点,形成独具特色的工业景观区。工厂绿地规划设计分:
2.1厂内道路两旁绿化一般以疏林草地为主,可种植灌木花卉或草坪,每隔80~100m布置一些座椅、宣传栏和雕塑等建筑小品;
2.3工厂企业的卫生防护林带,结构有透风式、半透风式和紧密式3种,通常在上风方向设置紧密式林带,并于周围种植乔灌木,建筑物墙壁以攀援植物绿化,地面铺设地被植物,以减少风沙尘埃。
3、公共建筑景观区 沿主要道路等形成有特色的公共建筑景观带,包括居住区、机关和学校。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定指标:小区公共绿地面积为平均每户1~2 m2,所以小区游园面积应为0.5~1.0hm2,服务半径为800~1000m,设文化体育活动场地休息设施、画廊、阅览室、小卖部等及儿童游乐场。由公园、小游园、街头绿地组成的公共绿地景观区。
3.1步行街道路上可铺设装饰性强的花纹路面,还可布置些装饰性小品,可供行人休息的座椅、凉亭、电话亭等,绿化以草坪花坛为主,可能的情况下种植乔木蔽荫;
3.2花园式林荫路立交桥北侧与街道平行,并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可安排儿童游戏场、座椅、花坛、喷泉和小型雕塑花架等,每隔75~100m分段布置,车行道与林荫道绿带之间要有浓密的绿篱和高大乔木组成的绿色屏障相隔。
4.景观结点 道路交叉口的绿化由道路转弯处的行道树、交通岛及一些装饰性的绿地组成,在视距三角区范围内安全视距一般在30~35m,不种植高于0.65m的植物,位于其中心的交通岛,直径在40~60m,按功能分为如下2种:
4.1中心岛,绿化常以嵌草花坛为主或是常绿乔木组织的简单绿地,中间可设雕塑或种植高大优美的乔木;
5、 园林绿地养护管理 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树木的抹芽、涂白等日常养护管理工作。特别是在干旱期,应注意浇水。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等都会直接影响园林植物的寿命。在设计园林绿地时,处理好绿地与地上、地下管线及地下工程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园林植物的生长会有影响。加强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以治早、治小、治了为原则,特别在引用新品种工作上,要注意病虫害的检疫工作,以免病虫害大量发生。
1、坚持生态原则 我们在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就是要利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努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向自然生态系统靠拢,使城市生态系统接近于自然生态系统。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和固定有机物质的初级生产过程,是我们这个世界一切活动所需能量和物质的最初始来源,虽然城市绿化的目的已不是依靠种植植物来提供居民所需物质,但绿色植物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对城市景观的改善作用却是当代城市人所最需要的,城市绿化的作用就应是尽量满足人们对绿色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这个有限的人类居住空间里,尽量地多设置绿地,多建设绿地,多增加绿量,使绿地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营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数量,是增加城市绿量的首要保证。
2、坚持景观原则 坚持景观原则,也就是要有精品意识,在有了绿量的前提下,绿地要有美感,要有赏心悦目的感觉。这就要求我们所种的绿地,不但要有绿量,还要有质量,充分发挥景观艺术手法,通过植物配置,营造出一种艺术化的园林景色。在造景中,可以结合城市特色文化,通过植物景观和园林小品,营造出各种各样的富有特殊意境的园林景观,配合草地景观、森林景观、灌木景观、沼泽景观、水体景观以多样性的生态景观来丰富城市环境,创造出有城市特色的园林景观。
城市绿地规划与设计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要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规划与设计时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才能切实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打造宜居城市,创建园林城市。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人们对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办公区已经成为人居活动的“第二场所”,仅次于居住区,因此,行政办公区的绿化又是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对提升城市环境水平、树立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可以说,行政办公区的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衡量城市环境水平的要素之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行政办公区对绿化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因此,如何提高行政办公区的园林绿化水平,已成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营造一个人文化、个性化、多元化的行政办公环境空间,园林绿化设计应建立在尊重传统、开拓创新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行政单位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然与环境、生态与景观有机结合。
1)做好行政办公区中园林绿化的设计,可发挥较好的生态效果。大量的绿色植物可改善空气湿度、优化土壤,减少粉尘污染,同时可以减少噪音、抵挡风力、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作用。
2)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感受及精神享受。如果人们身处花草树木中,就会产生一种安静、舒适的美感,能够愉悦心情,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第一,公园绿化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游憩欣赏的需要,它要求有自身鲜明的主题、独特的园林风格以及满足游览需求的相应配套设施,而行政办公区绿地的绿化主要是通过种植树木、花草,营造一个绿树成荫、空气清新、优美舒适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起到绿化和美化的效果。
第二,在公园绿地中,各个园林因素同等重要,它们互相依托、互为陪衬,只是因公园主题不同而有所侧重,行政办公区绿地的主体是建筑物,园林植物只是补充和完善,通过合理的设计布局来衬托建筑的风格、韵味。
第三,行政办公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布局应当简单明了,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在面积、地形许可的情况下,适当设置小水体,点缀一些园林小品。
1)生态理念: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不仅是增加绿化量,还要体现环境生态性。通过植物果实、花卉、草叶有选择地引来鸟类、蝴蝶等生物,造就更理想的生态环境。
2)景观观念:开花植物及色叶植物的大量引入不仅增加了视觉美感,而且愉悦身心。园林保健植物更体现对人性的关怀。
人是景观的使用者,也是景观的受益者。因此首先应当考虑人的要求、做好总体布局,减少建设中的种种矛盾,提高环境质量,创造舒适宜人的营地环境。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求异创新已成为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主要特点之一。在创新过程中,可适当借鉴先进的国内外园林经验、造园精华;适当增加园建、灯光等设计,突出行政办公区的个性化,符合现代化的生活节奏与审美需要。
行政办公区的园林绿化设计,强调自然植物景观建设,注重植物的高低错层、疏密有别,形成强烈的形态对比,体现自然生态原则。主要表现为:实现树木生态性和立地性的有机结合;选择多样化的树种,做到因地制宜;另外,注重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常绿与落叶相结合,实现植物的可持续生长。
一直以来,空间艺术是园林绿化设计的基础,园林绿化设计的评判标准离不开艺术要素。行政办公区作为公共机构,其景观环境是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部分,尤其发挥艺术对景观的渲染作用。如果直接将艺术作品放置到景观环境中,就可实现艺术和景观的有机结合。
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要尽量多地体现中国园林意境。中国园林注重意境,意境的创造是园林设计的灵魂,是园林设计者表达人生观和世界观的语言。园林作为一门艺术,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寓情于物。园林设计则借助于山水建筑、植物、山石、道路以及对联、题字等来表达意境和主题。从生态园林景观角度出发,园林植物是意境创作的主要素材。自古以来,园林植物往往被赋以深刻的内涵。如青翠竹兰表现气节虚心,傲霜寒梅表现不畏艰辛、坚贞不屈等。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设计也要注重假借植物以表达意境,以特定的意境表现行政办公区的特色。
行政办公区的绿化空间有限,因此合理的空间规划,办公区一般以硬化广场为主,因此可充分利用植物、水体的不同组合为点缀,打破沉闷的硬化空间,增加活泼、和谐气氛。根据场地大小合理设置水体,在水体中配置喷头,形成喷泉,同时呈现几种水流状态,如跌水、石缝流水、漩涡状流水。水池部分驳岸则采用湖石,给人欢快之感。
绿化以绿为主,但是小品的设计往往能够起到烘托文化氛围的作用。小品主要以休闲桌椅、花架、艺术石等为主,放置在植物群落中,供人们游憩观赏,更好地表达景观效果。
在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景观绿化设计中,为了更好地营造出优美、舒适、和谐、健康的生活办公环境,应充分考虑该地区土壤特点,色彩搭配、植物四季季相更替、特色植物以及植树与种草的分配,以使在不同的季节形成不同的景致,同时形成稳定、自然的生态植物群落,注意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
行政办公区园林绿化景观绿化设计中非常注意色彩的搭配,通常手法是在主色调的基础上添加点缀或者色彩变化来实现。办公区是职工工作、休息的地方,植物选择往往以常绿植物为主调的基础上,考虑观叶、观花植物的点缀来烘托整个办公区的活跃气氛,使色彩更加丰富,力求避免沉闷单调。采用低矮、观色植物如金叶女贞黄色、杜鹃翠绿色、红木粉红色等构置成不同图案的模纹图案,以增加叶色的变化。采用观花植物如春紫荆、夏睡莲、秋红枫、冬腊梅等植物花色的季相变化来达到动态的色彩变化之目的。
季相变化设计是植物配置设计中的重要一环。季相是植物随气候变化的物候现象,不同物候构成的植物变化的时间序列,能够使人们感悟自然植物景观井然有序的变化。丰富的季相植物景观,让办公人员在出入中更贴近自然的变化,更亲近绿地。道路两侧,可利用时令开花植物和色叶植物景观,构成随季节不同和时间差异而序列变化的景观,达到一块绿地多种景观的异种感受,并做到四季花开不绝。
通常用于表达季相变化的植物包括:木棉、凤凰木、红花紫荆、大叶紫薇,刺桐、鸡蛋花、勒杜鹃、硬枝黄蝉、软枝黄蝉、杜鹃、马缨丹、美人蕉、大红花、花色大红、吊灯花、希美丽、栀子花。利用这些开花季节不同的植物来实现季相变化设计。
植树与种草的分配设计是园林绿化设计别应该注意的一个方面。种草是园林绿化的重要手段,但是大面积地成片种植草坪,甚至把多年生长的大树砍伐掉而改作草坪,是非常不合理的。虽然种草有成坪快,见效早的特点,但也存在着生态效益差、观赏性较差、更新周期短等问题。因此,植树与种草的分配设计时应当坚持宜树则树、宜草则草的原则,根据办公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树、草比例。最好是形成以树为主、林中有草、草中有树的立体绿化格局。
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方法多种多样,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中。景观园林工程设计中艺术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相应的艺术性表达手法展示城市景观的艺术性效果,把景观设计与绘画艺术紧密结合起来,满足统一美、调和美、均衡美和韵律美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城市的美观、开放的良好形象。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值得不断地研究,在实践中传承、发展、完善,促进园林景观工程设计水平的提高。
城市景观中的树木花草错落有致、造型各异,从形态上为城市的形象增添光彩,从生态方面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绿色植物覆盖率越高,降尘、消声、调节环境温度、净化大气质量的功能就越强。树绿花红,高低相间,随风舞动,令人惬意。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原则就是要把景观的形态美与意境美结合起来,使人置身景观之中,能够净化思想,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1]。以街头公园建设项目为例,应注意土石景观工程与绿化工程的搭配设计,土石景观要作为绿化景观的中心,突出绿化景观的层次感、色调感及其园艺特色,还要思考绿化景观的有机组成与街道隔离的绿化带的乔木选型、灌木选型、花草配置等,使草地、灌丛、乔木与土石景观相互掩映衬托,浑然一体,使人置身其中有“身在画中走,画在心中留”的景意交融的美的享受。
城市景观建造的亮点就是实现景物与美术的和谐统一。景观工程完成后,从上面俯瞰或从侧面远眺,要有一幅画的感觉,这就是形式美的艺术表现效果。甬路两旁高大的树,绿化隔离带的灌丛,绿地中的花卉,公园中多种景观,给人以愉悦的感受,使生理感应、环境作用、物理特性形成和谐统一的感官效应,强化城市景观的表现效果。以古代园林建造设计为例,很多有名的园林都是文人、画家和曲师等会商合作的结果,园林建造艺术与诗文、绘画、音乐可以融汇贯通,如明末张南垣给王时敏设计建造的乐郊园就是成功的案例。王时敏能诗善文,其园林设计以雅为主,从形式上表现中国古典山水画、诗歌的意境之美。园寓诗文,诗、书、画、山、水、草、树,互为表达衬托,相得益彰,为诗人墨客游园即兴赋诗、作画提供灵感,把形式美的资源最大化地盘活。又如,青岛市青年广场的树木、花草、艺术雕像等错落有致,展示出青春活力的形式美,给游客留下很深的艺术印象。
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植物生长周期的往复,城市景观整体或局部的美感效果不断变化,形成一定的动态效应。例如,冬天人们看不到树绿花红、草青燕舞,到了春天则万物复苏、生机勃勃KB体育,及至夏日,叶绿茂盛、翠滴,秋天树叶则由绿变黄、叶落草枯。为了展现生机,有的地方则栽植常绿植被,如万年青、松柏树、竹子等,最大限度发挥艺术性设计表现手法的功能[2]。园林设计的动静结合主要表现在时间上和形态上,错季延时的花草树木的落叶、常绿、开花等,能够形成时间视觉上的流动;流水、喷泉等设计与土石、花草景观则形成形态上的动静结合,如跌水与叠水设计、假山喷泉设计、人工湖设计等,都是动静结合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园林建设必须与当地的风俗文化传统相结合,因地制宜,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园林建设中的人文情怀。在园林中休闲、游玩、漫步健身的以当地人居多,各地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及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尊重当地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有利于为人们营造舒适的观赏氛围,所以园林建造设计要遵循地方特色原则,从人文历史、自然环境中挖掘园林的艺术特点,开发相应的艺术项目,提高人们的欣赏水平。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园林建造设计中的标志性石雕、铜像等,都是在当地有所作为的著名人物,不仅象征了历史上当地人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值得尊重,更重要的是传承延续先人的精神血脉,为当今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园林建造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户外健身活动的场所,因此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人们的休闲、游玩的需求,遵循人性化的原则,对传统的建造模式进行创新,最大限度适应现代人对园林的需求。1)根据人流量确定园林建设规模。每个城市的园林不止一处,园林建造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园林周边常驻居民和流动游客的流量,以确定园林建设的规模大小。流量大,园林建设规模相对大;流量小,园林建设规模就相对小,满足人们休闲需要的同时,避免资源浪费。2)围绕人们的精神需求,确定园林的景观布置和文化特色。例如,有些城市的市花、市标等都是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元素,还有本地的文化传统特点、歌舞活动特点等也是重要元素,在设计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园林景观要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地域特点、传统风俗、文化习惯和气候条件,运用艺术的设计表现手法,实现生态与美观的有机结合。要有整体效果观念,对设计理念、方法、效果与实际作系统性的比较,既不能过分追求生态效益,不顾及美术的协调,又要避免过分追求景观园林的美术艺术效果,轻视景观园林生态功能的发挥。在艺术性设计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过程中,必须保持一盘棋思想,要有整体意识、整体思想和整体观念,注重艺术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景观绿化与土石设施项目的协调搭配。若确定艺术表现方法时不顾及整体性要求,效果便可能不佳。例如,部分城市公园景观工程设计在艺术性发挥中过分追求奇花异草和树木花草的多样性,投入巨资从外地甚至国外引进树木花草品种,结果树木花草不适应当地的生长环境,早早枯萎死亡,更有甚者,增加了新的病虫害,危及其他生态植被。历史上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艺术性的表现方法注重整体效果的成功案例也不少,如颐和园泉眼式小水域设计与万寿山不搭配,经过不断完善KB体育,从整体布局考虑,改为昆明湖大水域景点设计,与万寿山相得益彰。整体性设计符合当地水系功能特点,表现出山稳水活的艺术效果,充分发挥了地理优势,强化了园林设计的艺术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通常侧重植物的多样化组成,从动态、静态景观视觉效果的需要出发,结合绘画艺术、园艺艺术的效果功能,进行有机组合的创新和发展。1)形态组合的多样性。园林景观由乔木、灌木、藤类、花草等组成,形态各异,根据场地不同,在选择品种、确定数量上有所区别。例如,街道、甬路两旁主要的景观植物品种是乔木,乔木多种多样,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国槐,有的地段适合栽植垂柳,有的地段适合栽植法桐。绿色隔离带植物则以灌木为主,有的路段适合栽植冬青,有的路段适合栽植紫薇。对于公园、广场的植物景观的设计则另有特点。2)个体形态的艺术性。街头公园植物景观的艺术性比较明显,有绿色大球、蘑菇形国槐、飘带式紫薇和雨伞式乔木等。设计要根据景观植物的株高、空间造型和园艺工修剪的难易程度,结合场地和周边建筑进行考虑,力求和谐统一。3)景观设计形式的选择。植物景观与山石景观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具有动态性变化。春夏秋冬,发芽、开花、茂盛、落叶,要保持形态美感的连续性、长期性,就要熟悉建筑式设计、图案式设计、造型式设计的有机选择方式,并能综合运用,使植物景观表现出不同风格。
园林景观与绘画艺术在色彩感官方面息息相通,主要是根据人们的色彩感官体验,进行艺术效果的表达。红黄色彩给人的感觉通常是热情、温暖,蓝色给人的感觉是凉爽舒适,绿色则呈现生机盎然。因此,园林景观艺术性表现方法要注重色彩的轻重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冷暖感的合理搭配。例如,北方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选择在公园周边及道路两旁设计枫树景观,每到秋冬季节天气变凉,枫叶逐渐变红,置身其中,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因此,在设计中,艺术表现方法要有较强的针对性。1)远近色彩的处理。根据人们视觉感官习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采取动态方法,公园、园林、小区等公共植物景观集中的地方,从入口处,一直向内延伸,多采取草本景观设计,根据季节不同植入不同的色彩,冬春季节增加红黄色彩设计,炎炎夏日,则注重增加绿色植被的比重。2)轻重的处理。根据园林整体特色,使景观色彩比重不尽相同,以满足不同游览人群的休闲需要。3)冷暖的处理。绿凉、红暖、蓝安、黄兴,不同的色彩给人的艺术感觉不同。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换位思考,从游客或者休闲居民的从需求出发,做好冷暖色调的处理,力求使艺术效果能符合人的艺术享受需求[3]。
园林景观艺术性的设计目的,就是通过园林景观形象情景营造特定的场景,给人以艺术享受,在错落有致的景观中给人以愉悦、爽快、洒脱的体验。生活小区、广场的景观设计则更要注重营造生活气息,将节日、传统、文化、生活习惯等多种需求元素统一,提高艺术水平,强化艺术审美效果[4]。
艺术离不开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园艺艺术、园林景观设计艺术与生活的艺术性需求紧密相连。园林景观主要是为人们提供休闲、观赏艺术服务,是陶冶人们艺术情操的载体。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艺术性的表现方法要注重生态和谐设计的艺术性表现理念,从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筑布局、基础设施功能等方面就景观植入的可行性、艺术性与人们的需求性进行各方面的权衡,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尊重自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创新拓展艺术空间,提高特色设计水平[5]。从人们的娱乐休闲、观赏美景、休憩等生活需求出发,提升城市品位、打造靓丽形象和优美环境,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
设计是景观园林工程施工的标准化规划,运用艺术性的表现手法,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景观美感的构建模式,进一步提高城市景观的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展示城市的独特个性。因此,园林景观工程设计中的艺术性的表现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在发扬传统艺术设计表现手法优点的同时,注重创新发展。
[1]李晨林.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原则与植物多样性分析:以宿州院子C区一期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1(5):44-45.
[2]孔祥龙.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空间氛围营造分析:以自行车专用路同成街景观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21,44(10):73-74.
[3]龚行华.园林景观工程的植物配置设计研究[J].居业,2021(3):24-25.
[4]王淦太.园林工程中假山景观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咸阳秦汉历史博物院景观工程为例[J].江西建材,2020(10):227-228.
城市公园中具有优美的环境,它使游人尽情享受大自然的魅力,从而精神愉悦、身心健康。园林植物是公园造景的主体,园林植物的合理配置既能充分展示其本身的观赏特性,更能创造优美的环境艺术效果。科学、合理的植物种植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园景观的观赏效果和公园各种功能的发挥,充分认识、科学选择、艺术配植绿化植物,对提高公园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创造公园优美的景观有重要的意义。
灌木枝叶繁茂,可以增加树冠层次。灌木配植得宜,可使景色更富变化。在高大乔木下布置适当的灌木,给人层次丰富的感觉。空透的地方,灌木要有一定的高度。路旁栽植灌木,紧靠路边的,要幽深自然,离路边远的,宜平坦开朗。草地边缘布置大片灌木丛,能增加空间的宁静感。
规则式配置一般采用花台、花坛、花镜、花带等形式,其特点是能集中地丰富某一局部景色,给人以强烈、鲜明、欢快的感受。自然式配置多采用疏落的丛植形式,饶有自然风趣。
攀缘植物生长快,枝繁叶茂,花色艳丽,在墙边、棚架花廊、屋顶、墙面均可种植。如蔷薇、爬山虎、葡萄等,能起到遮阴、防尘、隔音、隔热和装饰的作用。
要结合公园特殊要求,因地制宜,以乡土树种为主,以外地珍贵的驯化后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充分利用原有树木和苗木,速生树种和长寿树种相结合。要选择具有观赏价值,又有较强抗逆性、病虫害少的树种,不得选用有浆果和招引害虫的树种,以便于管理。
根据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城市特点、市民爱好等进行乔木、灌木、草坪的合理布局,创造优美的景观。既要做到充分绿化、遮阳、防风,议要满足游人对日光浴的需要。
3.2.1在娱乐区、儿童活动区,可选用红、橙、黄等暖色调的植物花卉来营造热烈的气氛;在游览休闲区,要形成一年四季季相动态变化,春季观花,夏季浓荫,秋季观叶,冬季有绿色的景观效果,以吸引游客欣赏。
3.2.2公园近景环境绿化可选用强烈对比色,以求醒目;远景绿化可选用简洁的色彩,以求概括。
3.3.1公园出入口的绿化种植设计。绿化时应注意丰富街景并与大门建筑相协调,同时还要突出公园特色。
3.3.2园路的绿化种植设计。主要干道绿化可选用高大、浓荫的乔木和耐阳的花卉植物在两旁布置花境,但在配植上要有利于交通。小路绿化要丰富多彩,达到步移景异的目的。平地处的园路可用乔灌木树丛、绿篱、绿带来分隔空间,使园路高低起伏,时隐时现。
3.3.3广场绿化种植设计。广场绿化既不能影响交通,又要形成景观。如休息广场,四周可植乔木、灌木;中间布置草坪、花坛,形成宁静的气氛。
3.3.4公园小品建筑周围的绿化种植设计。公园小品建筑附近可设置花台、花坛、花境等。建筑物室内可设置耐荫花木,门前可种植浓阴大冠的落叶大乔木或布置花坛等。所有树木花草的布置都要和小品建筑相协调,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四季色彩变化要丰富,给游人以愉快的感觉。
3.4.1公园管理区的绿化种植设计。要根据各项活动的功能不同,因地制宜进行绿化,但要与全园的景观相协调。为了使公园与喧哗的城市环境隔离开,保持园内的安静,可在周围特别是靠近城市主要干道的一面及冬季主风向的一面布置不透式的防护林带。
3.4.2科普及文化娱乐区的绿化种植设计。科普及文化娱乐区地形要求平坦开阔,绿化要求以花坛、花境、草坪为主,便于游人集散。可适当点缀几株常绿大乔木,不宜多种灌木,以免妨碍游入视线,影响交通。在室外铺装场地上应留出树穴,栽植大乔木。
3.4.3体育活动区的绿化种植设计。体育活动区绿化宜选择生长速度快,高大挺拔、冠大而整齐的树木。
3.4.4儿童活动区的绿化种植设计。该区可选用生长健壮、冠大浓阴的乔木来绿化,忌用有剌、有毒或有刺激性反应的植物,四周应栽植浓密的乔灌木,与其他区域隔离。
不同性质的院校可以用不同的绿地景观烘托气氛。如艺术类院校的绿地景观以展现浪漫艺术氛围为主;而农林类院校的绿地景观则可将教学、研究与绿地植物相结合,突出“农”或“林”的特色,形成“两园合一,学用并举”植物园式的校园环境。校园中的植物景观是绿地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每所大学各自的自然资源、历史特点和人文环境等条件进行植物景观配置,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如台湾大学的杜鹃花节、武汉大学的樱花节、海口大学的滨海椰林景观等,无不彰显了校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格与特色,而这些独具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往往也成为了大学校园的标志。
大学校园是张扬个性、鼓励创新的场所,校园绿地环境景观应以人为本,通过分析不同使用主体的行为特点,塑造从公开领域到私密领域的过渡空间,以及不断加强的空间层次。师生作为校园绿地的主要使用者,在绿地中的活动主要分为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其中个体行为的使用率要高于集体行为。传统的大学校园绿地偏重景观的视觉感官,而忽视了使用主体的心理感受。因此,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绿地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习惯。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们感知不同类型的空间,就会形成某种特定类型的环境意象。环境意象是指空间环境在意识中形成的记忆并变成可被回忆的形象。校园景观一般由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等五元素组成,其中包括了绿地中的道路、植物、小品等。这种环境意象带有一定的识别性和特征性,即使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校园环境发生了变化,也仍然会作为一种特征记忆留在人们的脑海中。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不同的区域的绿地景观就应该把握其功能特点,以符合不同区域的空间需求。
校园绿地空间使用的多样性体现在使用主体、使用需求和行为习惯的多样性上。由于师生的校园活动常常具有自发性和不定性,为了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使用需求,绿地景观设计中应考虑到私密性空间、公共性空间以及由私密性——公共性过渡的半公共(私密)空间的设置,以形成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并且不同的活动空间中应有可识别的边界和特征。
在绿地空间活动中,各类使用者存在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其中主要有抄近路、依靠性(如喜欢坐在林缘或树下)、人看人(观察他人的活动或大众潮流)、安静与凝思等,因此,大学校园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尊重这些行为习惯,为这些行为习惯提供合适的空间和场所。
校园绿地中的植物配置应与已有建筑环境相协调,规划设计时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改善环境。结合校园的总体规划意图和校园所在地的自然特点,通过对校园各功能区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设置,以及对重要节点的精心处理,形成具有一定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校园绿地景观。
在现代校园绿地景观中,草地几乎是必不可少的。疏林草地常因简洁、开阔的特点而与广场结合。疏林草地的主要特点为上层乔木稀疏,下层以草本植物为主,适当点缀花草灌木。将传统植物配置和现代草坪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开阔的活动场地。该类型绿地宜置于缓坡地形处,树种宜选择高耸挺拔的大乔木,1~2种树种为宜,7~8株自由散植,留出充分的观景空间和活动空间,为师生提供集体活动的最佳场所。
密林绿地能充当空间边界,带有一定的识别性和特征性。一般由3~4层的适生树种组成。结构紧密的树丛,能起到划分绿地空间的作用。高层树宜选择生长健壮的适生树种,下层搭配分枝点较低、枝叶浓密、枝条开展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类,并通过地被植物与草地衔接。较易营造出幽静、私密的景观空间,适合个体活动。
背景绿地是指浓密的植物形成完整的深绿面景观,衬托绿地中的花境、孤植树、主景树丛以及建筑小品等前景,以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背景绿地的树种应尽量简单,以分枝点低、叶色对比强烈、生长健壮、树冠浓密、开花不明显的常绿植物为宜。如树种组成较多,则要求这些树种风格统一,在树冠形状、高度、色彩上相似。但是背景植物的林缘线和林冠线的曲折变化不宜过于繁杂,以防喧宾夺主。
带状绿地是指各类呈带状分布的绿地,包括道路绿化、林荫景观道以及滨水的带状绿地等,是校园绿地景观中最常见的营造方式之一。带状绿地承担着校园内的交通组织及生态廊道的功能,如若对其进行精心的设计,则可进一步丰富校园的环境景观。根据校园景观特点、艺术构图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带状绿地景观可以由1种树种组成,也可以由多种树种组合搭配而成。通过合理配置,可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层次和季相变化,起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绿带宽度相对较窄的地方,可采用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草花地被结合的种植方式来增加视线校园各功能分区的绿地景观设计
校园主入口区包括校园大门外部至内部主体建筑间的区域,在功能上除了要满足密集的交通集散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凸显校园的个性化特色和风格。由于门前车流量、人流大,且与校外城市道路联系密切,绿地景观应体现出景观性、较强的可识别性、交通安全性等特征,凸显大学的风格特色。该区常由较大面积广场和绿地组成KB体育,绿地景观应与大门建筑形式相呼应。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将门前区作为主要观赏区,避免校园景观一览无余。在植物配植上常采用带状绿地与疏林绿地结合,设计时应注意竖向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一些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并选用树形较好、病虫害较少的乔木作为两侧行道树,构成宽阔的绿色通道,同时保证开阔的视野。
教学科研区是学校的主体建筑群区。针对师生的行为和心理特点,考虑多样的学习形式,因此,该区的绿地设计应在满足室内通风、采光、消防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来营造学习氛围,提供独处、集中学习讨论等不同类型的场所,形成幽静舒缓的景观环境。在构图上通过对色彩的合理利用,强调图案构成和线形设计,创造出适合平视和俯瞰的优美景观,使绿地成为该区域的重点景观空间。营造宁静的教学科研环境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隔离各种噪音,达到宁静的效果,可在该区与校园大道、运动场地相邻部分选择防尘降噪的常绿和落叶乔灌木等以密林绿地的方式进行配植,起到防尘降噪及隔离作用。景观的有序、合理容易使人产生宁静的感觉。
该区主要由学生公寓和服务中心组成。在设计中应根据使用主体的个性特点和社交需求,动静结合,适当设计部分活动区。由于宿舍区人流集中、活动频繁,管理不便,植物配置应以简单大方、自由活泼为主,选用树形优美、花色艳丽的乔木和花灌木,配以丰富多样的地被。通过对植物的树形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创造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学生生活区环境。宿舍楼前有较大活动空间的区域,设计时应适当考虑私密与公共相结合。在植物搭配上要注意疏密结合,可种植树冠较大的落叶乔木,搭配层次丰富的小乔、花灌木等,既有季相变化,同时夏可遮荫,冬有暖阳。若是宿舍楼前的绿地范围较小,则应避免种植过多的高大常绿乔木,可选择一些色彩丰富的花灌木组成特色园或者专题园。在宿舍楼西晒面可种植落叶大乔木或爬墙植物,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且立面季相景观丰富。
体育活动区是师生运动锻炼和精神交流的主要场所,该区人流量较大,绿地景观设计宜以简洁、活泼、耐破坏为主。运动场四周的绿化,可根据地形情况,以带状绿地景观和密林景观为主,既要有一定的通透性,又要有一定的阻隔效果。运动区若绿地面积较大,可以采用疏林绿地与密林绿地相结合的形式,主要采用“大乔木+灌木+地被+草坪”配置,对活动空间进行围合;若绿地面积较小,则可采用带状绿地为主的设计形式。乔木宜选择根系发达、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树种,并配以丰富色彩的中、下层植物,营造优美的绿色环境,既满足了造景和滞尘需求,又能有效地减少体育活动对其他区域的干扰。
该区绿地景观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多样化的活动需要,不仅要能提供多样化室外场地,也要设置多样的过渡空间,增强场地的进深感、内外的交通联系和保证视觉的连续性。景观休闲区是师生交流、健身、学习、举办集体活动等的户外空间,是校园绿地景观的重点,常用各种造景手法创造丰富多彩的季相景观。绿地景观要根据地形地貌、校园整体布局和周围建筑的特点,依季节配置各种观花、观叶、观形的植物,疏密结合,巧妙搭配;采用孤植、群植、片植等多种设计形式,努力做到造型有特色、配置有变化的多种绿化景观,营造“春花、秋色、夏阴、冬韵”的优美环境。大学中的花圃、苗圃、植物园、树木园等也可布置成休闲游览绿地。
城市景观设计下的城市绿化环境是城市这个大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设计下的城市绿化环境工作是否做得好,关系到绿化环境给城市这个大生态系统里面的生态部分留下的印象好坏,以及影响城市生态部分的正常健康成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着中国城市这个生态系统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急剧增加,大量的人员走进城市这个生活圈,使城市这个大集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城市绿化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为了改进城市的生活环境,不得不在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下功夫。
城市发展的迅猛,当今的城市往往有新老城区的明显差异。也是由于新老城区建设时间、建设技术、建筑材料等各个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使城市景观设计下的绿化环境存在着新旧不一、美观性不强的局面。纵观城市景观设计下的绿化环境,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种种不利方面以及值得借鉴的地方。
当今的城市绿化环境的建设主要是在城市街道两旁搭建花园,花园里面种植各种绿化环境的花草树木。这种花园在城市的街头小巷随处可见,但是往往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这个花园一方面由于建设结构的单一性,另一方面由于绿化覆盖的面积不广,所以很少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城市行走的人们,往往为了方便自己的出行而践踏花园,甚至采摘花草。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也是呈现单一化,多数公园的场地被水泥建设成路面,大量可以种植花草树木的场地就被这样浪费了,虽然一定程度上给人们娱乐休闲带来了方便,但是花草树木给人们的观赏性微乎其微。城市绿化环境的建设只是突出了城市的个别景观,并不能给人们生活带来全面的视觉感受,不能给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质的飞跃。
在城市这个大生活集体中,往往人和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人们才认识景观设计下的绿化环境的重要性。譬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等娱乐场所中绿化环境下的草坪往往随意被人们践踏、破坏。刚开始人们认为没有多大的事情,以为踩过的草坪可以长出来,但是大家都这样认为,你踩我也踩,久而久之,草坪被践踏成了路,人们才责怪起来,觉得这块草坪怎么没有被城市园林绿化者们种植上,然后再次种植,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样的草坪践踏事件在各个城市周围肆意发生着,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给城市增加了经济负担。
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都有所不同,使每个城市显现出了自己独特的景观特色。每个城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个城市显示出独特的地方性特点。北方很多朋友认为香蕉好吃,就从海南带回香蕉树苗种植,但是事情的结果是这些树苗都不能成活,这就是南方和北方在地理、气候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造成香蕉这类的花草树木不能再异地生存。而城市中引种其他地方的花草树木来进行种植,最终造成不能成活的案例也不少,很多成功引种的案例,虽然给城市居民带来了极大的观赏效果,但是却不能突显地方的特色,外来人员感受不到这个城市独特的景观特色。还有一点,就是由于现代化的城市发展,人们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许多反映城市历史文明特色的景观被肆意拆毁,城市这些传统保留下来的文化历史、自然的景观被现代化的拆卸机器摧毁。可见,现代的高速发展给城市景观设计下的绿化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从中反映着当今城市景观设计下的绿化发展现状。
人在城市这个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在城市中的活动把城市这个大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景观、事物产生了复杂的内在联系。人们的感受反映着城市这个城市的色彩、活力,以人为本的城市景观设计理念就是强调人和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充分而又合理的满足人们自身的需要,考虑到人们的感受。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在空间结构布局上,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心里特点。譬如,要设立专用人行道、街道旁的花园里设立警示牌,使人们没理由随意践踏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在公园区的绿色草坪休息区的座椅旁、专用厕所旁等等群众聚集的地方设立警示牌,以及在景观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群众聚集区的细部设施规划设计,给人们最方便、最舒适的感受,相信这样以人为本的景观设计理念能给人们带来视觉和感觉上的双重享受,城市的街头绿地、公园休息区、广场观赏区等等场所必能成为大众的喜爱。
在城市整体景观设计的布局中,为了体现城市给人最自然、最亲近的感觉,城市绿化布局中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植被种植方式。城市最常见的街道旁花园中,一般选择对称性的植被种植方式,大力最大限度的种植植被,花园里除了种植各种高大树木,对于花园里的空地大力最大限度的种植各种花花草草。而在城市这种观赏性的公园,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种植各种常青树和落叶树、种植各种乔木和灌木丛,从而极大的丰富公园的观赏性。而对于广场这种大型娱乐场所,种植各种花花草草就是一道亮丽的绿化风景线在传统中求创新
城市景观的绿化景观很多保持着传统的格局,是历史再现的最好不过的画面。历史不能被人们所遗忘,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更该利用各种科学技术,创造出地方继往开来的特色。一方面要保留这些历史景观设计给城市带来的绿化环境影响,同时也能感受到这些绿化反应者城市的人文价值。一棵古树的放置给这些城市传统绿化景观也会带来不少的韵味。
总的来说,当今城市绿化下的景观设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着,景观设计下的现今绿化发展存在种种设计不合理现象,需要我们认真发觉和改善。认真剖析透彻城市景观设计理念,提高我们城市的绿化面积,提升人们对城市绿化重要性的觉悟,达到绿化城市这个家园的理想。
[1]戴晔倩.城市建筑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现代园艺,2012(02).
郑州位于中国中部,植物群落景观模式适宜范围较广,研究其春季植物群落景观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但由于该地区存在着春季时间短、早春花卉种类相对较少、花期短、季相色彩不够丰富、植物景观形式单一、养护成本高等问题,因此,高品质的春季植物群落景观的创建一直是郑州地区园林绿化过程中亟待解决的关键环节。公园作为植物种质资源引种与优秀园林景观案例的主要载体,为本地区的春季植物景观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基础。为了总结郑州地区优秀的春季植物景观模式,本研究以郑州绿荫公园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分别从植物设计的平面构成关系及竖向植物层次、春季植物种类构成、季相动态变化、及公众的心理认知等多角度探讨了绿荫公园中的春季植物群落景观的特点以及存在问题,探索出了适宜郑州地区春季植物配置模式和适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理论、方法,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本研究以位于郑州北部的兼具文化传播和休闲养生为主题的综合性城市公园——绿荫公园(见图1)为例,结合实地放样勘测法、问卷调查法、群众心理测试法以及色彩数据量化处理法等研究方法,分别从春季植物种类、配比关系、植物群落配置形式和季相变化特点4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通过实地放样勘测和在绿荫公园对过往游客发绿荫公园春季特色植物种类调查问卷的方法,来了解绿荫公园中的植物种类和其中的特色春季植物种类。结果显示:整个绿荫公园中有乔、灌类植物18科126种近7万株,地被类草本26科200余种;调查问卷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数据显示:公众对春季植物景观中的玉簪、鸢尾、麦冬、酢酱草等的认可度较高;对春季花灌木中的迎春、榆叶梅、碧桃的认可度相对较高。
表2数据显示:绿荫公园中的乔、灌、草比例为1:1.3:2,常绿植物覆盖率为25%,均接近《公园规划设计规范》中的标准;整体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种类为主,群落结构稳定。
对绿荫公园的定期跟踪调查所采集到的图片进行分类,并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春季植物群落景观样本(见图3),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评价,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
表3表明公众对样本1、2、4、5的植物配置效果评价较高,即对水杉、雪松、棕榈——紫薇、海桐球、大叶黄杨、凤尾兰——红花酢酱草、报春花、草坪;雪松、枇杷、紫叶李——西府海棠、麦冬;毛白杨、香柏、棕榈—大叶黄杨、香水月季、紫叶小檗——草坪;臭椿、栾树——紫叶李、白玉兰、火棘、金叶女贞——红花酢浆草这四种植物配置模式评价较高,主要是由于这几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能给人一种舒心的感觉。对样本3评价最低,即紫藤、雪松——紫丁香、龙爪槐——麦冬、鸢尾、草坪这种配置模式评价最低,可能是因为该植物群落存在层次不分明,紫丁香长势不好,麦冬退化等现象的原因。
通过不同时期对绿荫公园的跟踪调研,结合计算机辅助软件对绿荫公园的植物景观色彩的量化处理结果如图3所示:
从图3可以看出早春以绿色植物和黄色花较多,仲春花色较丰富,晚春开花植物较少,总体以植物的绿色为主。
绿荫公园的使用率较高;玉簪、报春花、酢酱草等在绿荫公园中作为地被素材很合适,花灌木中的迎春、连翘类和榆叶梅评价较高;乔、灌、草、乡土、常绿、本土植物比例分明;植物配置特点较优秀的植物搭配(如:毛白杨、香柏、棕榈——大叶黄杨、香水月季、小檗——草坪、酢酱草);绿荫公园中的春季色彩丰富,各种植物的花期和观赏期前后相互衔接,色彩变化丰富;养护管理较为理想。
针对绿荫公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设对策:首先要加强对绿荫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及时修剪影响美观的枝条;其次是应对大树做定期的养护管理工作,以保证大树正常生长;再对一些低矮的草本花卉可适当修一些栅栏,以防止游客过度践踏;最后应多修一些公共健身、娱乐休闲设施,让进入公园的居民、游客有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
[1]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552-589.
[4]城市规划原理教材编写小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58-102.
[7]宋云龙.哈尔滨市欧式建筑周围植物配置的评价[D].东北林业大学, 2006.6.
[9]马锦义,武涛.中国传统造园植物造景艺术特征与手法[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02):99-104.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因而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因此,娱乐活动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人是城市的主人,因而公园设计也应以人为永恒主题。游人的活动可以增加公园的总体艺术效果,并且成为公园景观构成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景观规划设计涉及范围已远远超出我们常说的“景观”的概念和范畴,不仅仅包含了绿化种植设计,公共艺术小品设计,还要考虑到满足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等综合因素的设计,已经逐渐成为人类塑造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学科。目前,景观设计主要包含了具体空间设计和系统规划两个环节。其中,具体空间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和基础,包含了园林设计四要素:建筑、植物、地形、山石水体以及建筑构筑物、公共艺术小品等。而系统规划则是指大规模、大尺度的景观设计,包括了城市设计、土地规划、场地规划、控制性规划和环境规划等。景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广场、街头绿地、城市滨水带、居住区环境等)进行规划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的原则包含以下几点:协调发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人为本原则、经济适用原则、自然生态原则与自我发展原则。城市公园的设计在符合以上原则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如何从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和大众行为心理等方面来进行城市公园的设计,即从视觉方面、生态方面、功能方面这三点来对城市公园进行相关综合的规划与设计。
依靠乔灌草等植物材料进行景观构建,形成的空间随意性较人,对空间形式没有特殊要求,可以构建出多种不同的空间类型,于是在城市公园中的植物景观也出现出多种空间形态共存的等级结构特点。那么这些尺度空间在现今城市公园植物结构中的构建功能如何体现,就需要我们进行一下探讨。
尺度设计中统一性的体现主要包括部分与整体的统一、所构建的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统一、所构建的空间与周围环境的统一等。公园植物景观所起的的统一作用,就是在视觉上把公园范围内的不同元索连结起来。植物景观在公园的任何一个特定位置都能充当一种稳定的要素,把杂乱景色统一在一起。
不同尺度空间的相对独立可以使空间形态更加完整,完整的空间形态是空间功能得到正常发挥的保证,所以要保持每种尺度空间的相对独立与完整。同时尺度空间之间又有着互相协调与制约的关系,整个空间不能有效发抨其功能,往往是因为某种尺度空间的失调和混乱使其它尺度空间功能受到影响。公园里由植物界定的空间,开闭适宜,漏透结合,能与其它景观空间共同发挥作用,构成障景、漏景或夹景,形成和谐的城市公园景观大空间。
空间的从属性是说各尺度空间之间存在着递归的关系特征,即高一级的尺度空间包含低一级的尺度空间。例如由乔木构筑的林荫空间从属于安静休息区的植物景观空间,安静休息区的植物景观空间义从属于整个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空间的这种从属性,要求同属一个空间范围的所有尺度空间要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
有着特殊观赏价值的植物景观有着场所标识的功能。一个场所有超常尺度的植物,往往会被人们所记住,进而对这个地方产生深刻印象。例如某地戏台前有两棵人榕树,枝叶开张、亨亨如盖,它们所形成的场所作用已经使之成为厂周城村村民聚会空间的标志物
为了对某项设计进行完善和统一,往往利用不同尺度的植物对建筑的形体进行重塑或把建筑轮廓延伸到相邻的环境中去。其中植物景观充当的完善作用,就是依据其尺度的不同,充当一条导线,将环境中的杂乱景色进行掩饰、串联,从而使景观保持美观。
植物景观的尺度设计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功能体现土要是通过运用基本的美学原理即调和、统一、均衡、韵律的原理,创造出良好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环境。营造良好的植物景观效果要力求在统一中寻得变化,尺度的变化可人可小,但变的度不能超出统一的范围,白然统一也不意味着单调死板。儿株不同尺度人小的植物栽植在一起,要注意它们的构图,如果彼此之间在色彩、形态等各方面差异过人,就会显得变化太大,无法统一,与环境不相协调。如果选择尺度相同,且其它观赏特性也相似的儿株植物种植在一起,虽然形式统一但变化微小,会显得单调乏味。所以在设计时要在变化中求得统一,运用植物配置的方法来突出不同植物的特点和优势,并将这些进行融合。
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手法3.1、公园区域空间设计创造“以人为本”的区域空间对于公园设计相当重要,设计时要善于利用地形地貌、人文历史、自然山水和植物等条件,充分发挥本地艺术优势,使各个空间相互渗透、和谐统一。在公园的建设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该动、静结合,开闭相间。营造多层次的立体绿色景观活动空间。利用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树木花草,花坛坐凳、山石小品,使景观呈现出多样性,达到生态化,功能化、景观化、便捷化多样化。对于公园内的开敞空间较大处,可适当做些地形处理,控制在路面向上50cm左右,这样更能丰富景观层次。3.2、植物造景设计植物在公园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合理有效地植物造景设计手法显得相当重要。根据设计实践效果来看,公园绿地内部用地比例根据用地类型和用地面积确定,其绿化、建筑(构筑物)、园路及铺装场地、水体等用地比例要满足规范要求,其中绿地率控制在75%以上。游园设计应以植物造景为主,讲究街景艺术效果并设有一定的休息设施,绿地率应达到65%以上。休闲、景观为主的广场绿地,绿地率应达到60%以上,其它性质广场绿地应结合实际,尽可能提高绿地率。在公园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植物造景的最终原则是根据功能、艺术构图及生物学特性要求的完美结合,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充分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美景,为公园添香增色。植物配置要以乡土树种为主,疏密适当,高低错落,形成一定的层次感;色彩丰富,主要以常绿树种作为“背景”,四季不同花色的花灌木进行搭配。尽量避免地面,广泛进行垂直绿化以及各种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加以点缀,使厂区达到四季常绿,三季有花;并适当安置园林小品,小品设计力求在造型、颜色、做法上有新意,使之与建筑相适应。3.3、公园设施设计公园设施的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KB体育,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绿地中设置的照明设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照明设施宜采用庭院灯、草坪灯与射灯相结合,色彩、照度应根据功能需要而定。对于绿地内条凳、座椅的数量应按游人容量的20%-30%设置,平均每一公顷陆地面积的座位数一般不少于20个,且合理分布,并根据场地条件可设置必要的健身器材。园林广场铺装尽可能使用硬质透水材料,形式及色彩搭配应具有一定的图案感,不宜采用无防滑措施的光面石材、地砖、玻璃等。公园、游园、广场出入口及园内公厕、游道应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4、结语
公园植物造景及铺装设计关键在于强调生态原则、艺术原则与美学原则结合,立足于设计区域的环境条件,体现植物景观的生态性;也要着眼于城市公园的景观特点,根据公园总体布局、景观立意进行配植,充分利用铺装的生态效应因素,使植物景观总体环境协调一致,并注意植物景观的层次效果与季相变化,以及铺装的艺术效果与协条性,使其具备丰富多样又完整统一的观赏特色。
参考文献:[1]孟瑾.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鞠小颖.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的生态化研究[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随之开始对绿化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加强了注意力。目前,城市绿化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其设计又存在着不同,这是因为绿色景观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树种的选择,导致城市园林缺乏绿化特色。因此,笔者以黄山市中心城区为例,对城市绿化树种进行了相应的规划。
黄山市在我国安徽省的南部,属于我国园林区划的第6区,此地区是落叶、阔叶、常绿林区,因为其是盆地地形,所以,在水汽的作用之下,冬季不寒冷,夏季较为炎热,适合很多植物生长。
此地位于中亚热带北边,有着充足的热量、光能、雨量等,气候非常的温和。月、年平均温度分别为13.8℃、16.3℃;年均日照可达1931小时;年均降水量可达1680mm,全年有237天为无霜期,冬季多为西北风,夏季以西南风为主。
其一,建设园林绿化景观可以促使人们身心更加健康,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城市、小区变得优美,并且还可以给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息场所。站在精神需求的角度来讲,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社会的形态,在具体生活中满足人们的需要。其二,从现实角度观看园林绿化,它对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相应的改善作用,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合理配置城市中的植物还可以改善城市气候,对空气湿度和温度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给人们提供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其三,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时,一定要融入服务意识,将地域和人文自然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美化环境的基础上,还要宣扬优秀文化。同时,在对园林进行设计过程中,应该从人们对环境的需求角度着手,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寻园林景观的个性化差别,之后对其进行组合和创新。
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时,一定要实地考察当地的地势环境、土壤性质等,并利用原有的自然资源,这不但节约建筑成本,还创造出更自然的绿色景观。在起伏多变的地形基础上可以构建出起伏、清晰的建筑物;对土壤的性质,可选择既具有观赏价值,又能进行多样化配置的植物,将他们进行合理配置,让它们四季具有不同的变化,展现其独特的观赏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并不只是进行平面栽植,其会涉及到很多的元素,例如:路灯、围墙、树木、栅栏、草坪等。在景观设计时,不能违背植物生长特性,要根据地势情况,合理搭配所有元素,实施立体化设计,希望能够创建出立体化景观。
目前,城市园林在设计园林景观过程中,大部分会设计假山、凉亭、草坪等,导致很多的景观具有相似性,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求。这就需要园林设计人员拥有开阔的思路和视野,多方面结合打造新型园林景观。
其一,构建公园绿地时,一定突显其鲜明的个性特点,绿化面积一定要高于70%。其中树木的配置比例为:乔木、灌木、草坪通常按照3:1:1的比例进行规划设计;落叶树与常绿树通常按照2:3的比例设计。按照此比例对公园绿地进行设计,使植物造景更具层次感KB体育,景组间存在一定规律,功能体现较为明确。
其二,在设计道路绿地时,针对那些老城区地段一定要改造旧建筑物,扩宽道路。在新城区要在街道的一侧建设绿地公园,另外一侧搭配高档次的建筑物,明确区分其功能。对道路的中间点、轴线处、视线转折点进行艺术处理。其树木按以下比例进行设计:乔木、灌木、草坪和花草的通常种植比例为8:1:1;落叶树与常绿树东西栽种比例为4:1,南北方向的栽种比例为1:1。按照此比例对道路树木进行设计,会构成空间景观模式,让人不论是从视觉还是心理都能够感受到优美的自然景观。
其三,在设计滨水绿地时,要根据不同地段进行合理建设。增加园林的树木、花草种类,还可以沿江开设1~2m的公园小道,让人们能够观赏到山水风光。想要突显出滨江公园沿岸景观,还可以在水上增设游艇,在岸边布置文化活动场所,旅游设施等,让居民能够感受江南居民所独有的特色。